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偏光膜移載收集裝置,屬于偏光膜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偏光膜生產過程中,在對偏光膜進行裁切后往往通過移載臺移走,再通過人力收集,而邊料不裁斷自由落進垃圾框,達到產品與邊料分離收集效果,這一收集方式步驟復雜,機器、人力雙投入,成本高效益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偏光膜移載收集裝置,可以實現偏光膜的自動移載收集,節(jié)省人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偏光膜移載收集裝置,包括與成品載臺相接的接片車,所述接片車上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端與成品載臺相接,另一端設置為與傳送帶傳送方向呈-45°~+45°夾角的斜邊,所述斜邊與偏光膜的切割線相平行,所述斜邊下方設置有成品收集框。
所述成品載臺與接片車的相接處留有0.5-1.5cm的縫隙,所述縫隙兩端的下方設置有垃圾筐。
所述接片車上與成品載臺相接端的兩側安裝有吹氣管,所述吹氣管的吹氣方向朝向縫隙處。
所述斜邊上設置有計數裝置。
所述吹氣管與風機相連。
所述傳送帶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傳送帶末端設置為與傳送方向呈-45°~+45°夾角的斜邊,且斜邊與偏光膜的切割線相平行,因此切割后的偏光膜片在到達斜邊處后,即可按照切割線整齊地落入成品收集框中,實現了自動收集整理。
進一步地,切割后兩側的邊料在由成品載臺向接片車移動的過程中,移動至縫隙處時,由縫隙掉入垃圾筐中,實現邊料的分離和收集;
更進一步地,吹氣管可將邊料更準確地吹入縫隙中,提高邊料分離的效率。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偏光膜移載收集裝置,可以實現切割后偏光膜片的產品整齊收集和分離,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一種偏光膜移載收集裝置,包括與成品載臺3相接的接片車1,所述接片車1上設置有傳送帶2,所述傳送帶2的一端與成品載臺3相接,另一端設置為與傳送帶2傳送方向呈45°夾角的斜邊,所述斜邊與偏光膜的切割線相平行,所述斜邊下方設置有成品收集框。
由于偏光膜按照與傳送方向呈45°夾角的斜線,切割成若干大小相同的片狀,而傳送帶2末端同樣設置為與傳送方向呈45°夾角的斜邊,因此切割后的偏光膜片在到達斜邊處后,即可按照切割線整齊地落入成品收集框中,實現了自動收集整理。
所述成品載臺3與接片車1的相接處留有1.5cm的縫隙4,所述縫隙4兩端的下方設置有垃圾筐。所述接片車1上與成品載臺3相接端的兩側安裝有吹氣管5,所述吹氣管5的吹氣方向朝向縫隙4處。
切割后兩側的邊料在由成品載臺3向接片車1移動的過程中,移動至縫隙4處時,由縫隙4掉入垃圾筐中,實現邊料的分離和收集;吹氣管5可將邊料更準確地吹入縫隙4中,提高邊料分離的效率。
所述斜邊上設置有計數裝置,可實現對偏光膜片的計數,便于進行成品統(tǒng)計管理。
所述吹氣管5與風機相連。
所述傳送帶2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