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提升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倉儲貨物提升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1、在現(xiàn)代化倉儲物流體系中,倉儲貨物提升設備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實現(xiàn)貨物在不同高度倉儲區(qū)域的高效轉移,極大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減少人力搬運成本,顯著提升倉儲作業(yè)的整體效率,是保障倉儲物流環(huán)節(jié)順暢運轉的關鍵設備。
2、現(xiàn)有的倉儲貨物提升設備主要由提升框、支撐架、繞線輥以及鋼索構成。提升框用于承載貨物,其外部設有支撐架,為整個提升系統(tǒng)提供穩(wěn)定支撐。在支撐架上,安裝著若干繞線輥,繞線輥上纏繞鋼索,鋼索端部與提升框頂部固定連接。當需要提升貨物時,工作人員轉動繞線輥,讓鋼索逐步回收。在鋼索拉力的作用下,提升框帶動貨物平穩(wěn)上升,將貨物運送至指定倉儲位置;下放貨物時,則反向轉動繞線輥,釋放鋼索。憑借這種簡單且有效的運作方式,實現(xiàn)貨物倉儲過程中的垂直運輸。
3、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貨物的形狀、尺寸千差萬別,加上擺放位置難以做到精準規(guī)范,當貨物放置在提升框上時,重心很容易偏向一側。一旦重心偏移,重心偏移方向的鋼索就需承受遠超正常水平的拉力。鋼索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會加速磨損,內部結構因過度受力逐漸疲勞老化。在反復承受巨大拉力后,鋼索強度降低,最終可能斷裂,致使提升框和貨物墜落。這不僅會造成貨物嚴重損壞,帶來直接經濟損失,更可能對現(xiàn)場作業(yè)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極大地制約了倉儲作業(yè)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針對貨物重心偏移導致拉力不均衡,進而導致倉儲貨物提升設備超負荷工作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調整貨物重心使得拉力均衡,不會導致超負荷的倉儲貨物提升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2、第一方面,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倉儲貨物提升設備,包括第一提升框,第一提升框的外部設置有第二提升框,第二提升框的上方設置有平衡板,平衡板與第二提升框之間連接有第一拉繩,平衡板的頂部固定有第二拉繩,平衡板的底部固定有防護殼,防護殼的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提拉組件,兩個提拉組件能夠分別調節(jié)第一提升框的兩側高度;第一提升框的底部與第二提升框之間的空槽內設置有重心檢測組件,重心檢測組件能夠監(jiān)測第一提升框的重心狀態(tài),并能夠將第一提升框的重心狀態(tài)信息反饋給提拉組件。
3、在本技術方案中,貨物被放置于第一提升框內,第一提升框隨即對下方的重心檢測組件施壓。重心檢測組件實時監(jiān)測第一提升框兩側壓力,計算重心變化,并將重心狀態(tài)信息反饋給提拉組件。提拉組件依據反饋信息,針對性調整第一提升框兩側高度,直至第一提升框兩側對重心檢測組件的壓力恢復均衡。因此,當貨物重心偏移引發(fā)拉力不均衡時,本裝置能夠通過調節(jié)第一提升框兩側高度,讓拉力恢復均衡,有效避免超負荷運載情況發(fā)生。
4、進一步地,第一提升框包括底板,底板沿長度方向的兩側邊均設置有隔門,底板沿寬度方向的兩側邊均固定有護板,護板包括下方的豎直部、上方的水平部和中間的向底板內側傾斜的傾斜部,水平部的底面安裝有第一引導輪,傾斜部上設置有位置與第一引導輪對應的第二通過孔,傾斜部的外側面安裝有位置與第二通過孔對應的第二引導輪。底板沿長度方向兩側設置隔門,方便從兩側將貨物放入或取出第一提升框,提高了貨物裝卸的便利性和效率。底板沿寬度方向兩側的護板能夠對第一提升框內的貨物起到防護作用,防止貨物在提升過程中掉落,同時也能保護周圍人員免受掉落貨物的傷害。護板的水平部底面安裝第一引導輪,傾斜部外側面安裝與第一引導輪位置對應的第二引導輪,這種布局為提拉組件中的鋼絲繩提供了合理的引導路徑,使鋼絲繩在繞過引導輪時能夠更順暢地改變方向。
5、進一步地,防護殼的內部安裝有第三引導輪,第二提升框的頂部設置有第一通過孔,提拉組件包括卷揚機,卷揚機固定在防護殼的內部,卷揚機的輸出端連接有鋼絲繩,鋼絲繩的端部依次繞過第三引導輪、第一引導輪和第二引導輪并與提升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提升板位于護板豎直部的外側,提升板的底部固定有拉板,拉板的下方設置有固定框,固定框固定在護板豎直部的外側面,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頂板,第一頂板的上表面與第二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二連接塊的頂部貫穿固定框的頂部并與拉板固定連接,且第二連接塊為豎直放置。將卷揚機、第三引導輪安裝在防護殼內部,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有效利用了空間,同時防護殼還能對內部部件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損壞。鋼絲繩依次繞過第三引導輪、第一引導輪和第二引導輪,這種多引導輪的設計可以靈活改變鋼絲繩的走向,使卷揚機的拉力能夠有效地傳遞到提升板上。
6、進一步地,第一頂板的兩側均設置有導桿,導桿為豎直放置,導桿的一端與第一頂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導桿的另一端貫穿固定框的頂部。導桿為第一頂板的運動提供了明確的導向,使得提升過程更加精確和可控。在卷揚機通過鋼絲繩拉動提升板時,導桿確保第一頂板按照預定的路徑運動,有助于實現(xiàn)對第一提升框高度的精確調節(jié)。
7、進一步地,固定框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頂板,第二頂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第一板體與底板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二板體與護板的豎直部固定連接。相互垂直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分別與底板和護板連接,增加了連接點和連接面積,相比單一的連接方式,能夠更牢固地固定固定框,提高連接的可靠性,確保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會因振動、沖擊等因素導致連接松動,從而保證整個裝置的安全運行。
8、進一步地,護板的豎直部外側面固定有穩(wěn)定板,穩(wěn)定板位于提升板與拉板之間,穩(wěn)定板上設置有貫穿穩(wěn)定板的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為豎直放置,第一連接塊的頂部與提升板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連接塊的底部與拉板固定連接。第一連接塊貫穿穩(wěn)定板且豎直放置,能夠限制提升板和拉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使它們只能在垂直方向上運動。這有助于提高提升過程的精度,確保第一提升框能夠平穩(wěn)地上升和下降,減少晃動和偏移。
9、進一步地,重心檢測組件包括兩個活動板,兩個活動板沿底板寬度方向對稱分布在空槽內,兩個活動板與底板之間均設置有底座,底座的頂部與底板固定連接,底座的底部與活動板的上表面抵接,兩個活動板與第二提升框之間均設置有重量傳感器,重量傳感器固定在第二提升框上,且重量傳感器的檢測端與活動板的底部抵接。通過兩個沿底板寬度方向對稱分布的活動板以及與之配合的重量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貨物放置在第一提升框上時兩個對稱位置的重量變化。根據兩邊重量傳感器的數值差異,能夠準確判斷貨物重心是否偏離中心位置。此外,重心檢測組件能夠適應不同形狀和重量分布的貨物。無論貨物是規(guī)則形狀還是不規(guī)則形狀,只要放置在第一提升框上,重心檢測組件都能通過兩個活動板和重量傳感器感知到重量分布情況,從而有效檢測出重心位置,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適應性。
10、進一步地,兩個活動板之間設置有連接件,連接件與第二提升框固定連接,連接件的兩側均固定有定位柱,定位柱的軸線方向為豎直方向,且兩個定位柱分別貫穿兩個活動板,兩個活動板上均設置有貫穿活動板的插桿,插桿的軸線方向為豎直方向,且插桿的上端與第二頂板固定連接,插桿的下端穿過活動板并與限位塊固定連接。連接件與第二提升框固定連接,其兩側的定位柱貫穿兩個活動板,能夠限制活動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確?;顒影逯荒茉谪Q直方向上根據貨物重量變化進行微小移動,從而提高了重心檢測的精度。插桿貫穿活動板且上端與第二頂板固定,下端與限位塊固定,進一步限制了活動板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軌跡,使活動板的升降更加平穩(wěn)、精確,避免了活動板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傾斜或晃動,保證了重量傳感器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11、進一步地,第一拉繩共設置有四條,四條第一拉繩均勻分布在平衡板的四個拐角處,且第一拉繩的上端與平衡板底部固定連接,第一拉繩的下端與第二提升框頂部對應的拐角處固定連接。平衡板底部四角與第二提升框四角通過第一拉繩相連,形成穩(wěn)定的約束體系。這一體系不僅能有效分散提升過程中的拉力,降低單根拉繩的受力負擔,還能增強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即便在惡劣工作環(huán)境或復雜受力情況下,也能確保各部件連接穩(wěn)固,大幅減少第一拉繩斷裂或連接點松動的風險。
12、第二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倉儲貨物提升設備的使用方法,應用在倉儲貨物提升設備,包括如下步驟,
13、步驟一,將貨物放置在第一提升框內,第一提升框對下方的重心檢測組件施加壓力;第一提升框作為貨物與重心檢測組件之間的媒介,能夠將貨物的重量準確地以壓力形式傳遞給重心檢測組件,為后續(xù)精確檢測重心變化提供基礎。
14、步驟二,重心檢測組件實時監(jiān)測第一提升框兩側對其施加的壓力值,并計算出第一提升框的重心變化情況,然后將第一提升框的重心狀態(tài)信息反饋給提拉組件;通過實時監(jiān)測壓力值,能夠及時捕捉到第一提升框重心的任何變化,這種實時性使得系統(tǒng)能夠快速響應重心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避免因重心偏移過大而導致危險情況的發(fā)生?;趦蓚葔毫χ涤嬎阒匦淖兓闆r,能夠精確地確定第一提升框重心的位置和偏移程度。這種精確計算為后續(xù)提拉組件進行精準調整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持。將重心狀態(tài)信息反饋給提拉組件,使得整個系統(tǒng)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自動進行調整,無需人工干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15、步驟三,提拉組件基于重心檢測組件反饋的重心狀態(tài)信息,升高或降低第一提升框相應側的高度,直至第一提升框兩側對重心檢測組件施加的壓力恢復平衡。提拉組件能夠根據重心檢測組件反饋的信息自動進行調整,實現(xiàn)了第一提升框重心的自動平衡。這種自動調節(jié)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應對重心的變化,避免了人工調整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和延遲,提高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16、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在本技術方案中,貨物被置于第一提升框內后,第一提升框會對下方的重心檢測組件施加壓力。重心檢測組件通過實時監(jiān)測第一提升框兩側的壓力數據,動態(tài)計算貨物的重心變化,并將實時重心狀態(tài)信息反饋至提拉組件。提拉組件根據接收到的反饋信息,調節(jié)第一提升框兩側的提升高度,直至第一提升框兩側對重心檢測組件的壓力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綜上所述,通過這種閉環(huán)調節(jié)機制,本裝置能夠在貨物重心偏移導致拉力失衡時,自動調整第一提升框姿態(tài),使兩側拉力恢復均衡,從而有效預防超負荷運載情況的發(fā)生,確保提升過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